11月16日上午,備受關注的中美元首視頻會晤結束,此次會晤推進了氣候、經貿等一系列議題。值得注意的是,在會晤前夕,24家美國商會和行業協會聯名致信美國政府高級別貿易官員,敦促白宮降低對中國商品的關稅,擴大進口關稅豁免范圍。
11月13日,在美國國務卿布林肯與中國國務委員兼外長王毅討論了通脹與供應鏈斷裂后的全球經濟復蘇問題后,美國急不可耐地拋出了真實訴求。美國財政部長珍妮特·耶倫表示考慮以“互惠的方式”降低特朗普政府指定的針對性關稅,因為這些關稅給美國的消費市場帶了巨大的通脹壓力。
數月來,美國供應鏈問題愈演愈烈,國內商品供應短缺、漲價、限購等問題困擾著美國消費者和企業,經濟運行遭遇空前嚴重的沖擊。同時,美國國內10月份的消費者物價指數已經達到了6.2%,要知道即使在2008年次貸危機時,美國的通脹指數也沒有突破6的大關。
本文通過分析中美歷史貿易數據發現,中國經濟不僅完美經受住了貿易戰和疫情的考驗,而且還實現了超預期增長。與此同時,美國供應鏈斷裂、通脹高企,不僅沒有實現貿易戰的目標,反而讓其他國家覺得貿易已經不再是美國的優勢。作者指出,美國經濟的麻煩是本質性的、印錢無法解決的,會對多年的經濟運行模式產生負面影響。